March 11, 2009

  • 今日考中化口試。

    早上回校練習。同學問林師若首輪發言後成「五對零」之局,該甚麼辦。『你可以這樣說,「假設有第六位同學在場,他或者會想……」然後再提出相反的意見。』我深以為得計。

    然後再往陳師處練習小組討論。題目好像是「社會是真正學習的地方?」,在下是1號考生。而不幸地,每個人(包括我)都同意這命題。於是我想起林師的話,說是有個英國的數學家(應為G. H. Hardy),認為數學本有其美感,不應刻意尋求應用之法。當然,每次發言聲明「我其實同意各位的,但如果他/有人說……」之類。結果,陳師認為我有被視為自相矛盾的危險。甚麼?

    我的小組討論題目是「當醫生、律師都需要考取執照,為人父母是否需要考取執照?」。歷史重演。我仍是1號。我不同意。其餘四位也很友善地支持我。然後3號首先發言:「既然我們在這個問題已達成共識,不如我們一起討論父母和子女間的理想關係是怎樣的……」甚麼?我對離題可沒多大興趣。慶幸,可能是我一向都對文化篇章(特別是吳森的)沒多大好感,我的立論基礎是「不可行」和「該接受家長選擇不同方式教子」,而不是他們的甚麼「為人父母者有情,不是一種專業,不能用一紙文憑概括」等很「文化」的論據。於是我指出香港有人虐兒,有人未婚懷孕,其中有的會拋棄子女,現代父母也常閱讀兒童心理學的書籍,或花時間收集幼稚園/小學/中學的資料等,試圖指出其論證(但非結論)的不當。結果要以一敵四。離場時彷彿看見一考官對我微笑,是欣賞還是恥笑,則如我的成績一般無從判斷。

    個人短講的題目則是「水、火、人」。很普通地談人的性格,說水利萬物而不爭,給人隨和而沒有性格的感覺,但給足夠時間,水滴石穿;火則有衝勁和活力,負面地說則是有破壞性,但也可以被引導至較平和的一面,例如打邊爐;兩種性格合一,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很行吧。出來跟別的考生談起,,卻發現「我講天人合一囉」「下,我講關聯感應喎」。我開始懷疑有多少人的靈魂已被文化篇章侵蝕。(W:文化上腦)

    我早到考場,在外邊的長椅坐的時候,忽然有一名中國籍男子走過來宣告「仲有一分鐘」。後來才明白我左右的都是他的學生,他們在作最後的準備。無從稽考的是,提供「直到考場門外」這麼周全的教育服務的學校/補習社,是那所?

    另,與友人留意到高考的考生編號是有點規律的。普遍而言,「0」號開頭的都是女生,「1」號開頭的都是男生。只是,凡事總可能有例外。

     

    P.S.: 大家AL加油!

Comments (8)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