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0, 2009
-
昨晚在網上遊走,偶然找到這篇文。不錯。作者據說是香港的大學生;如果屬實,我可以再懷疑一下四個月前的決定。孤身來到這個陌生的如迷宮的都市,到底所謂何事?
============================================================
張亞果:可否別再升呢
原刊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明報副刊
升呢兩字,隨處可見,隨時可聞,然而真正了解其意思、來源的人又有多少。我在大學讀書,這陣子發現連教授們為博學生一笑(或一醒),也愛在課堂夾雜一兩句潮語,如願引來哄堂大笑後通常添上一句﹕「沒法子不說啊,你們這些年輕人現在都愛說這些。」這個時候我跟坐在旁邊的幾個同學都會相視而笑,請問,我們何曾說過你們口中的這些潮語呢。
若要追溯升呢兩字的來源,大概跟電腦遊戲,特別是角色扮演(RPG)遊戲的興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那時大約是十年前,當好些人在思疑有否千年蟲的殺蟲劑出售時,我們一群小學生開始迷上Gameboy的寵物小精靈遊戲,大家各自為自己的寵物鍛鍊修行,希望牠們盡快提升等級,盡快進化。就在此時,許是我們這些人懶的緣故吧,開始用「呢」去代替Level,因為問「你升到幾多呢?」比起問「你升到幾多level?」或「你升到幾多級?」順口得多,也應該在此時,升呢兩字就成了我們這一群當時還是小學生的人的一種集體記認,一種共同語言。升上中學,沒怎樣再玩Gameboy,卻開始沉迷玩網絡遊戲(Online Game,表表者如龍族、仙劍奇俠傳)。同樣地這些遊戲同樣屬RPG的模式,我們要不斷跟別人切磋修練,提升等級,變得更強。於是乎,「升呢」兩個字繼續成為我們一群終日放學買點數卡,然後趕回家打機的人的潮語。不,我們當時又怎會有潮語這個概念呢?我們不過覺得這樣說會比較方便,比較易於溝通,僅此而已。
如是者又過了好幾年,經歷SARS蔓延,目睹董伯伯下台以後,我們成長了,沒怎樣再碰過電腦遊戲,開始專注讀書,磨練考試技巧,越過會考後又歷過高考,「升呢」兩字跟我們漸行漸遠。我們甚至不曉得究竟這兩個字是否仍然存在,究竟現在沉迷打機的初中生還會否用「升呢」兩字,抑或是用其餘更新穎更順口的詞彙取而代之呢?卒之,到近年,我再一次遇見「升呢」兩字,這不是匆匆的重遇相見,而是氾濫式的「撞口撞面」。陸永開騷用「升呢」入題,月餅廣告勸我們送禮要「升呢」,連關心英語文法的特首也用「升呢」來指出香港經濟不可停滯不前。一瞬之間全城「升呢」,大家都齊聲說,「升呢」是潮語,是這一輩年輕人愛用的語言,甚至我之前在某傳媒機構實習,上司也要求同事們,多用潮語(她卻舉不出除「升呢」外還有什麼潮語),用以表現我們年輕的形象,爭取年輕一輩的認同。而我,作為這年輕一輩的其中一點,卻總無法從這些大人口中的「升呢」得到任何,哪怕只有一點的認同感。你們說得沒錯,「升呢」是潮語,但僅僅是因為你們將之反覆使用的緣故,它才成為潮流,而不是我們這些人愛掛在口邊的詞語。對於我來說,「升呢」兩個字早已被定格於數年前當我還酷愛玩電腦遊戲的那個時空。同時它只能夠單單存活於那個時空,那個「升呢」只有單純意思的時空。一旦它(不知是誰的鬼主意)忽爾被提取至另一個時空,於我們這些「年輕一輩」來說,它就無異於一種失去意義的符號(sign),無異於失去歷史的歷史遺址了(monument)。
我們不會介意你們繼續用潮語(即使「升呢」如何頻繁地出現在視線周圍),也不介意你們亂用甚至錯用潮語(大家已經快患上一種「死都要塞潮語入去」的失心瘋了),但當你們用「升呢」並其他所謂的潮語時,可否別跟我們說,這是你們的語言,我為迎合你們,為博取你們認同,所以運用你們的語言。甚至一邊高呼潮語無聊,不合語法,一邊繼續暗地用潮語來顯示自己還未脫節。請記住,我們當初使用這些潮語時,不過是為了方便一小眾人的溝通,只是你們將之「發揚光大」,將潮語不斷以不同方式,於不同的場景中再現。是你們用潮語代替正式文字,明明可以說「希望香港經濟可更進一步」,卻偏偏要故作新潮地說「香港經濟要升呢」,既然連公式的發言也要加上潮語來嘩眾取寵,如此你們就請別怪責用潮語取代書面語作文,用火星文代替地球語言的新一代了。
於我們來說,潮語從來都不存在。你們用潮語,所以潮語是屬於你們的。
來源:http://ol.mingpao.com/cfm/style5.cfm?File=20091115/sta13/vza2.txt
============================================================
在查靈閣圖書館[i]發現村上的發條鳥年代紀,第三部,台灣譯本。即借。記得離港前花了幾個晚上想讀它,還是餘下這第三部一半。今晚當即刨完。感覺結局比以往讀的村上還要零碎,不明白的情節充斥整個故事。從世界盡頭到國境之南,再到發條鳥,似乎隨年月過去,村上越來越不喜歡解釋。有網上評論卻說村上是解譯得太多了。可能我讀得太急,晚點該慢慢的重讀一次。
平安夜在表姐家過,發現客房有鬼故兩本。雲海那本談香港校園鬼故,但區區在下聽過的港大鬼故都比他「搜集」得來的要多,可見出書不難。林夕的《似是故人來》倒是還可以。
之前說要記下倫敦生活的,看來會永久擱置。不是無事可記。用了一個月開一個銀行戶口;宿舍人員叫我第二天再來,理由是他要找相關的記事本;巴士未到總站會無端停駛趕人下車;地鐵站入口可以有電子顯示屏告知乘客今天是那幾條線延誤停駛。類似的事,我想我可以舉出不少。但這些,在下第一次來時已經感受到了。住了三個月,獵奇記趣的遊客心態早已揮發,更深層的東西卻感受不夠,不足以讓我去寫些甚麼。晚些可以談替一個索馬里難民後代補習的事。慶幸還有兩年半。
文化衝擊是有的;不來自環境改變本身,而是其中事前未曾預料的部分(想起高考總體經濟「未經預期通縮」才會導致失業的說法)。來前已聽過不少英國人南亞人非洲人生活的偏見看法傳聞,於是到來時看見甚麼,也不難適應。反正有我這屆就有七十多個香港人,加上大陸新加玻馬來西亞韓國人,也不特別多和別的外人交往。文化衝擊來自在這邊的香港人。他們的思考模式似乎不同於我在香港的朋友甚多。為存厚道,不予細表。某友人說「class and status」倒是有趣。之前想寫香港教育而沒寫成,是好事。忽略國際學校和在外求學的港人,寫得再好都不免流於片面。
好像聽過這樣一句:很多人以為自己思考過,不外是把既有執念左搬右調。[ii]提醒自己。
師兄的問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十點條街烏燈黑火,和凌晨四點可以買到火熱的豬扒撈麵,那個是異常,那個是正常?
近來在煲Mr.的歌,感覺不錯。踱步街上觀摩眾人,外貌品行隨意區分。是小克寫的吧,「隨意」一詞可不隨意啊。他好像在說,我們都甚少去真正認識別人;多數時候做的事,不過是把別人塞進某個類別就算完了差事。可能是我想太多了。
對了,這是我現在的地址:
英國倫敦森拿街24號
岸邊屋205室
SE1 9JA
Room 205, Bankside House
24 Sumner Street
London, United Kingdom
SE1 9JA
英國電話則是(+44)7765001734。
就這樣結束今年吧。期待2010的開始。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於倫敦岸邊屋
註:
[i] Charing Cross Library, City of Westminster.
[ii] "many people think they are thinking when they are merely rearranging their prejudices."
Comments (7)
as said, i hve heard of similar statements from the hk ppl from my sku. u might not share their views, yet u got to live with tht.
bear in mind ppl do mean what they said, their views certainly hve changed over time, and they act according to their views.
try to bear with them, yet keep ur stand as u wish.
welcome new friends or ppl and see if they can turn out to be ppl u can trust and share ur views.
it might be harsh yet at times there just isnt a turning back. (maybe it is possible but not practical)
dont look back nor regret, just bear in mind, u chose to go through all these.
the decision was made, u should then go through it,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and try to enjoy ur life there.
btw thanks for the address, hope to see u soon! (hopefully)
steph (:
PS maybe i hve changed as well. i just dont sound like me anymore, such issues are too serious for me ._.
@chanstephanie -
朋友當然會繼續認識。即使看法不同,也不必勢如水火。
現在回想,當日對此方一切所思所想,不少無非鏡花水月。
也許我不應估計甚麼。
但不曾親身經歷的話,我也會不猶疑地選擇遠行。
以我當時所知所想,選一百次也會回到今天。
既然如此,只好品嘗自己釀製的結果。
是甜是苦,其實不重要。因為不能回到過去,告訴八月那個還可以選擇的我。
即使可以,八月的我大概也不會聽。
剛造訪了友人的舊網誌。
今日重讀,彷若隔世。
大概你我他也未曾想到
兩年間,他會這樣改變這麼多。
你我都在改變吧。
但我信內心有點東西不會變,歷久常在。你最好也信。
多謝。
果然係一個偏執狂...生活既野有需要諗咁多咩...
你去左英國讀書呀??唔夠朋友啦出左國都唔講聲
發條鳥我都有一本...完全冇心機完成佢...
最主要係我手上既譯本譯得好差 需要大量精神去將佢d日本文法既中文字句解碼
其次係村上畀我既感覺太囉唆...完全唔合乎我既態度...所以睇左一半就放棄左
剛讀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很喜歡。
@HappyPrinceJOY - 不明白 不可以反省生活嗎?
@DrawOhUa - 那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
雲海是用鬼話混飯吃的你現在才懂?
另,
不要告訴我你當初是為了「升呢」才到日不落,
我會很失望。 = =
倫敦交通已算全英國最棒的了,其他地區更不堪。
在香港可以是頭條新聞的事情,例如地鐵故障停駛,在倫敦幾乎天天發生,大家見怪不怪。
巴士未到站會趕乘客下車,多數是因爲半途改總站;
地鐵駛到兩個站之間,停在隧道裏一、兩分鐘,毫無廣播,大家可以照樣看報紙、聼 ipod、打瞌睡,不當作一回事。